您的位置:山东工商学院-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>> 学术前沿 >> 风雪交加难挡人们送别科学巨人的脚步
风雪交加难挡人们送别科学巨人的脚步
作者: stsz | 发布时间:09-11-03 | 查看:

北京市民冒雪吊唁钱学森,各界人士追忆钱老

  昨日,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,使得刚刚进入初冬的北京一夜之间变成了白色的世界。
  京西阜成路8号被称为航天大院的居民小区,寒冷的空气里弥漫着凝重与伤感。一栋年代久远的三层红砖楼,是钱学森回国后一直生活的地方。这里已经被布置成了一个简单庄重的灵堂。
  人们送来的花篮和花圈整齐地摆放在楼下。楼前的松柏被大雪压得微微弯腰,似在向这位受人敬仰的老人默哀和致敬。
  风雪难阻吊唁客
  经过连夜的准备,昨天清晨8时,摆满了翠柏、鲜花和花圈,大约20平方米的灵堂布置完毕,开始接受公众吊唁。在漫天的雪花中,一夜间被吹落的黄叶铺在通往钱老家的方砖路上,愈发显得肃穆。钱老家楼门两侧放满了花圈,其中有中国工程院、西安交通大学等机关单位,也有以个人名义送来的花圈。随着前来吊唁的人增多,送来的花圈也逐渐向门口两侧延伸。在灵堂四周,摆放着钱老家人和有关领导敬献的花圈。由于前去吊唁和敬献花圈的人太多,灵堂根本摆放不下,许多花圈只能摆在红楼门口。尽管如此,依然有太多的人冒雪前去,只为看上一眼。
  风雪中,前来吊唁的老人由家人搀扶,打着雨伞缓缓走向钱老的家中。年轻人则一身的雪花,进入钱老家前,才郑重地抖落雪花,摘下帽子。前来吊唁的人中有很多身穿军服,有钱老以前工作单位的领导、同事,有钱老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师生们。也有独自一人赶来的钱老的仰慕者,71岁的张鹤鸣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,他昨天清晨闻知钱老去世的消息,立即从家中赶来,“当年钱老握过我的手,我记忆犹新,今天就是下刀子我也要来。”
  钱老灵堂将开放6天
  昨天上午将近11时,工作人员看到众多媒体记者在风雪中已守候3个小时非常辛苦,在和钱老的家人沟通后,安排记者分批进入灵堂内采访,但钱老的家人没有接受采访。钱老的长子钱永刚告诉记者,父亲走得很安详,事先一点儿征兆都没有,所以也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遗嘱。
  钱老家一层的一个房间被布置成灵堂,正中挂着钱老的遗像,前方摆放着一排松柏,搭配有菊花、百合,整体环境大方、肃穆。来吊唁的人都在钱老的遗像前,深深地三鞠躬表示悼念。很多人出来时,眼里都噙着泪花。
  钱老的儿子钱永刚和孙子在家中接待吊唁者,遇到钱老生前的好友故交,钱永刚都亲自送到门口。据和钱家熟识的吊唁者介绍,蒋英老人身体还好,但很累,正在卧床休息。
 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,由于前去吊唁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,钱老家中设置的灵堂将向社会公众开放6天,直到11月7日。
  特地布置了警卫力量
 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,自钱老去世的消息公布后,前来悼念的人群就络绎不绝。在连夜布置好了灵堂后,昨晨8点开始接受社会各界的吊唁。为了维持现场秩序,有关部门特地布置了执勤和警卫力量。从昨天上午直到傍晚,前来自发吊唁钱老的人很多,仅一上午就有数百人前来。由于钱老家中设的灵堂很小,容不下太多人,很多人只能是在楼下远远地看上一眼就离开。吊唁者都表示,确定钱老追悼会的日子后,他们还要去八宝山再送钱老最后一程。
  钱学森生前三层楼的住所门前,两边全都摆放着花圈。层层叠叠的花圈,表达着人们对钱老的哀思……
  泪无声,风低呜。人们不尽的深情与怀念,伴着漫天飞雪送钱老远行。
  追忆钱学森·故园
  堂侄女深情回忆:叔叔叮嘱我,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
  杭州市下城区马市街方谷园2号,一幢两层木屋民居。从屋外的画像下,到天井的台阶上,摆放着一束束寄托哀思的白色菊花。
  这是钱学森的故居,当年是他母亲的陪嫁品。上世纪60年代,钱学森将它捐给当地政府。10月31日钱老去世后,当地政府决定临时对外开放3天,供人们缅怀。两天里,有很多人来此凭吊。
  杭州某厂退休工人钱榴宝是钱学森的堂侄女,她告诉记者,平日里经常通过书信和叔叔交流,对叔叔的叮嘱,她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“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”。“我一直是个普通工人,小孩子找工作也都是自己考进去的。他走了,我们心里很痛,但是想到他生前说过的话,我们对得起叔叔。”她看着钱老的画像说。
  现年78岁、曾于50年代在钱老手下工作过3年的俞阳泰说:“我对钱老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点,一是他思路总是那么清晰、细致周到,治学严谨;二是总是平易近人,为人谦虚,没有任何架子。”
  在杭州,钱学森度过了3岁之前的幼儿生活;1929年,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,每年都回到这里过寒暑假,其间还因病在杭州休养了一年;1955年,钱学森回国后,还特意带妻儿回了趟杭州老家。
  追忆钱学森·邻居
  他丝毫没有大科学家的架子
  李阿姨和钱老是30年的老邻居,一早她和丈夫来到钱老的门前作最后的道别。“他丝毫没有大科学家的架子,总是那么和蔼可亲、平易近人。”李阿姨眼眶湿润。
  “我的孩子和钱老的孙子年龄相仿,常在一起嬉戏。看到孩子们玩得开心,钱老总会走过来逗逗小朋友们,和他们笑在一起。”她反复强调着钱老给自己最深的感受。
 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博士生王鹏一早和3名同学一起来祭奠钱老。他们在楼下顶着风雪站了好久,才等到了上楼向钱老鞠躬祭奠的机会。“希望钱老走好,请他放心,我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他未尽的事业。”王鹏说。
  大地呜咽,天地同悲。风雪交加也挡不住人们送别这位科学巨人的脚步。
  追忆钱学森·弟子
  我们还商量着给他送贺卡……
  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”获得者、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早早赶来送别自己的恩师,亲手送上一束洁白的菊花:“上个星期还向钱老的秘书问起,说钱老精神不错。昨天听到消息真是太突然了。”
  回忆起与钱老的交往,孙家栋说:“1958年到五院工作的时候,钱老就经常来指导我们工作,他工作十分踏实认真,从不墨守成规,对年轻人言传身教,在学术上十分民主,总是鼓励大家提出问题,和大家反复交换意见。”
  “再过一个多月就是钱老99岁寿辰,我们还商量着像往年一样给钱老送一张贺卡,不去打扰他,谁知道……”说到这里,孙家栋十分悲痛。
  前来吊唁的范良藻是钱老回国后带的第一个物理力学研究生,他最深的是钱老的名言:“外国人没什么了不起,什么事中国人干不了?”钱老治学严谨又不失民主,这些都让范良藻受益终生。“50年的分别,50年的思念。”范良藻一边慨叹,一边缓步离去。
  追忆钱学森·同行
  他建立的功勋无人能及
  顶着漫天的风雪,孙家栋、栾恩杰、任新民……中国航天界的知名专家,一个接着一个,前来这里向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深深地鞠上三躬,表达自己的崇敬与悼念。
  “两弹元勋”朱光亚的夫人许慧君,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,代表朱光亚前来表达哀思。眼圈通红的许慧君紧紧拉着钱学森夫人蒋英的手说,“钱老是光亚最敬重的人,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建立的功勋无人能及。”
  “钱老为航天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技术积淀。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说,“他是我们航天人永远的楷模,所有的航天人都必将会继承钱老的爱国品质和优良作风,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前行。”
 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、《北京晨报》、《京华时报》
  钱老的科学思想至少超前一般人10年
  在忙碌的人群中,涂元季略显疲惫。这位在钱学森身边工作了26年的秘书兼学术助手一直陪伴到钱老最后一刻。
  “钱老就是我的亲人,就是我的恩师。”从1983年开始做钱学森的秘书到现在,涂元季坦承,“经常在钱老身边耳濡目染,他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,让我悟到好多。”
  “如果不在钱老身边工作,如果不接受他的言传身教,我就没有现在的思考水平,他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让我能够娴熟地处理面对的一切。”
  谈到遗憾,涂元季说,钱老的一生应该说是功成名就、实至名归了。如果说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点遗憾的话,在我个人看来,最大的遗憾也许是莫过于人们对他所讲的东西有许多还不理解。因为钱老的科学思想至少超前我们一般人10年。

联系方式

  • 地址:山东工商学院6教1411
  • 电话:0535-6794508
  • 邮箱:cnmis2000@gmail.com